真人图书馆
有声共读 首页 > 真人图书馆 > 有声共读 >

【有声共读】《中华好家风故事》(十七)—— 张香 家庭
2022-02-23 08:45:00   点击:


         为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热情,积极引领全市干部群众通过阅读提升素质修养,树立良好家风,打造“书香和龙”,和龙市开展“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读书活动,此项活动由和龙市妇联、市文广旅局主办,市图书馆承办。活动从2021年11月开始举办,已受到全市广大机关干部、群众的热情参与和喜爱,切实提高了全民阅读的影响力和认知度。2月份,跟大家一起讲讲好家风故事——《中华好家风故事》。
 
 
市图书馆志愿者
 
张香及外孙女杨政鑫   
 
一家三代传承守鹤的故事
 
        2018年5月5日晚20时,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朗读者》第二季第一 期节目中,一位俊秀的女孩儿在朗读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作品《白色大鸟的故乡》其中的一个片段。在优美的旋律中,朗读者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屏幕唯美的画面,扎龙湿地一只 只在空中振翅翱翔的洁白的丹顶鹤,和扎龙湿地独有的美丽风景带给全国观众美的享受,真情的感动....
 
        这位朗读的女孩叫徐卓。节目通过主持人董卿与徐卓深情的对话,以及徐卓动情的朗读,向观众展现了徐卓的爷爷、她的姑姑和父亲,以及她一家三代人,为了守护丹顶鹤,不忘初心,默默坚守,用他们的智慧汗水,甚至生命,努力践行着习总书记提出的“要像保护眼睛一样 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使命和担当。
 
        关于这个一家三代人守护丹顶鹤的故事,就让我们从一- 首凄美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始吧。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啊.....啊.....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这首歌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出身于驯鹤世家的徐秀娟,从小就和丹顶鹤起长大,大学毕业后毅然从事丹顶鹤的保护工作....
 
        丹顶鹤‘带走”了女儿
 
        在广袤的黑龙江大地上,嫩江宛转南流,河之东岸有一块夏如翡翠、冬如白玉的大湿地一扎龙自然保护区。这里以栖居繁衍着自然的精灵一丹顶鹤闻名于世。据记载,1975 年建区之初,丹顶鹤总数仅140只左右。
 
        徐铁林的家就在保护区里,与鹤相邻相依,最初保护区的牌子就挂在他家。为了摸清保护区内鹤的巢穴,徐铁林和伙伴们踏遍了保护区2100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他们采用“人工孵化+野外散养”的“半野化”保护方式,繁殖着一批又一批的丹顶鹤。
 
        当时他们不知道,后来有多个国际组织试图人工重建鹤类迁徙均告失败,而扎龙“土办法”将成为唯一的成功范例。他们也不知道,这与徐铁林一家后来的悲情遭遇竟有一种隐秘的联系。
 
        徐家长女叫徐秀娟,从小就跟着徐铁林在火炕上孵鹤,大家亲热地叫她“娟子”。照片上,娟子略显黝黑、牙齿益显雪白、眼神格外清澈。
 
        1981年,年仅17岁的徐秀娟,因学校停办不得不放弃学业,选择到刚成立不久的扎龙保护区工作。徐秀娟从进鹤场的第三天起,就能独立圈养小鹤,识别鹤的编号,记住每只鹤的出生年月,经她饲养,幼鹤的成活率达到100%,创造了奇迹。不仅如此,经过她驯化的小鹤,还能随她一起唱鸣 、跳舞、飞翔。
 
        虽是临时工,但她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很快就掌握了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的饲养、放牧、繁殖、孵化、育雏等技术,成为我国第一-位养鹤姑娘,1983年还登上了《妇女之友》杂志的封面。
 
        1985年3月,因得到东北林业大学两位教授的举荐,徐秀娟自费进入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
 
        1986年5月,还未毕业的徐秀娟就被邀请到刚筹建的江苏盐城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创业。南下时,她将3枚鹤蛋从几千公里之外的内蒙古辗转三天三夜带到尚未通火车的丹顶鹤越冬地盐城,途中没有先进的装备,只靠一个人造革包、一个暖水袋、半斤脱脂棉、一个体温计, 以及自己身体的温度保护着这3枚鹤蛋!
 
        当时,丹顶鹤人工孵化还属世界前沿难题,即使在亲鹤的羽翼下,温度稍有变化,也会胎死壳中。我们难以想象,娟子究竟付出多少情感,才有了世界首次在越冬地成功人工孵化丹顶鹤。更令人惊奇的是,孵出的小鹤格外强壮,还比正常周期提前20多天展翅飞天。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说,这是“爱生奇迹” 
 
        然而,这种“半野化”保护方式也伴生着难题-一淘 气的幼鹤玩高兴了,很容易“走失”。1987年9月15日,又有幼鸟飞走未归。徐秀娟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在芦苇荡中螳水寻找,心力交瘁。 
 
        第二天一早,娟子说听到了“宝贝”的鸣叫,没顾上吃饭就又出门了。不想从此永别,她因疲劳过度,淹没在沼泽里。
 
        娟子就这样走了,死于丹顶鹤之爱。离鹤群不远的海滩上,多了一座简单的墓。从此,徐家人每年过年都会摆上一副空碗筷 、- -把椅 子。
 
 丹顶鹤又“带走”了儿子
 
        “丹顶鹤女孩”从未离开。老徐夫妇忘不掉娟子,更放不下这群鹤。他们的儿子叫徐建峰,小名“峰儿”。当时,小伙子已退伍转业进了齐齐哈尔市的大型国企。1997年,经父母反复劝说,徐建峰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扎龙,,接过了守鹤的接力棒,一干就是18年。
 
        徐建峰从2006年至2012年已救护各种珍禽上百只,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他都会带领救护小组努力完成任务。在疫病防控高危期,他曾七天七夜守在工作岗位上,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同事们说,建峰“恨活”,有事干不完不下班;建峰“干净”,他担任孵化中心主任,养鹤比养孩子还上心;建峰“怕他爹”,鹤病了, 治不好不敢回家。为了鹤,徐建峰可以不顾一切。有一天,突发暴风雷电,惊飞了几只幼鹤。徐建峰立刻追了出去。风把苇子都刮伏在水面上,滚地雷像火球-样在水面上滚来滚去。然而,建峰一步一“哧溜” 地带头冲了上去,把鹤救了回来。看到他浑身滚得像泥猴,领导后怕地说:“你不要命了!”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2014年4月18日早上,徐建峰像以往-样瞠水约2公里进人扎龙湿地腹地观察散养丹顶鹤的繁育情况。当天中午徐建峰发现一只散养丹顶鹤的鹤雏和一枚鹤卵 ,为了确保鹤雏成活,他在湿地工作了一天。 
 
        19日早上,徐建峰不放心鹤雏和鹤卵,又回到湿地进行看护,在确保散养丹顶鹤鶴雏和鹤卵安然无恙后,返回保护区,途中他由于连日疲劳致使摩托车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沟,不幸殉职。
 
        在徐秀娟牺牲27年后,徐建峰也献出了自己生命,年仅47岁。徐建峰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和他牵挂的丹顶鹤,但他留下的是保护湿地、保护鹤类的执着精神。 
 
        在整理遗物时,同事发现,在他的工作证里,原来珍藏着张“娟子姐”的照片。 
 
        翻看父亲留下的日记,女儿徐卓发现他每天都记录下工作的点滴,为哪只鹤打扫了圈舍,给哪一群鹤做了防疫....
 
        “我一定会把它续写下去,这样我们就仍然相守。’徐卓说。
 
        人鹤情未了 
 
        如今,徐建峰的女儿徐卓作为第三代养鹤人,继承了父辈们的事业扎根湿地。徐建峰牺牲的那一年, 徐卓在东北农业大学学园艺。这位平时的乖乖女坚决向学校提出申请:转学到姑姑曾就读的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学校有意保送她读研,然而,徐卓却放弃了。学业完成后,她告别北国名城哈尔滨,毅然回到了扎龙,再次接过了养鹤接力棒.....
 
         “我的姑姑,我的父亲,尽管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但我想他们是幸福的,只是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了我们....”.
 
         严寒天气里,徐卓与男同事一起穿过大水汉,在尚未完全解冻的沼泽地里进行鸟类调查,经常泡就是一天,往往调查结束后下半身冻得都没有了知觉。这,是爱的延续....
 
        扎龙人说,丹顶鹤身傲骨 、一生忠贞, 只要结为伴侣,就会一生 相守。如果伴侣受伤无法南飞,那么另一只一定会选择留下,哪怕是面对风雪、面对死亡。 
 
        护鹤人的情感又何尝不是如此! 
 
        扎龙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文波告诉记者:“目前,扎龙已建成世界最先进的丹顶鹤繁育基地、最优良的基因库。老徐一家是扎龙人, 齐齐哈尔人,黑龙江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代表。”
 
        老徐夫好说,他们一生只做两件事:十月送它们离去,春天迎它们归来。每当残雪消融,每当丹顶鹤“呦呦”鸣叫着飞过村庄,两位老人就觉得他们的娟子,他们的峰儿,他们的孩子们,又回来了。 
 
        一家三代传承守鹤的故事 ,让我们看到一种极为高尚而又无形的家风,这也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充满着时代精神的家风传承。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却传承着一种敬业和尽责;虽然没有硝烟烽火,但同样壮烈动人。这是现代家风的魅力所在,这故事里所闪耀的熠熠光辉,一样能体现出一种既平凡又伟大的精神
 
和龙市图书馆©2022 吉ICP备170037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