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图书馆
有声共读 首页 > 真人图书馆 > 有声共读 >

【有声共读】东北抗战那些年 — —中流砥柱 一月(十九)— —市税务局 吴立贤 孙雪
2022-01-24 09:23:00   点击: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及家庭积极参与全民阅读,促进家庭文化建设,积极引领全市干部群众通过阅读提升素质修养,展现自信魅力,树立良好家风,打造“书香和龙”,和龙市开展“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的读书活动,活动由和龙市妇联、市文广旅局主办,市图书馆承办。
 
      读书活动采取轮值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本月读书活动请跟着国家税务总局和龙市税务局一起走进——《东北抗战那些年——中流砥柱》。
 
和龙市税务局
吴立贤 孙雪
 
西征路上的贴心人一李兆麟
 
      北满抗联部队西征,是东北抗战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它粉碎了日伪当局对我抗联部队大规模的“讨伐”,使抗联开辟出了新的抗日根据地。然而,由于西征是在抗联形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所以,它同时也是抗联历史上“最艰苦岁月”的代名词。
      在“最艰苦岁月”的西征过程中,由于生存极限和战斗极限的双重考验,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抗联战士中的动摇情绪,保证西征士气。而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亲自部署和领导伟大西征运动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可称得上是一个解决西征部队思想问题的贴心人。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日伪当局针对三江地区的残酷政策,致使抗联部队的抗战处境急剧恶化。抗联部队减员严重,粮食、农物、弹药等供给常常得不到补充,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面临严峻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为粉碎敌人“聚歼”我抗联部队的阴谋,开辟新的游击区,除留少数部队坚持原地斗争外,北满抗联主力迅速撤离旧区,突破敌人包围,向小兴安岭西麓远征。这就是抗联历史上著名的西征。
 
      第一批西征部队是在1938年6月初出发的。出发前自然也都对部队做了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动员。广大指战员也都对西征的意义和目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积极性都很高。但不可回避的是,当时的部队中的确也存在少数同志思想上想不通、不愿意西征的情况。
 
      对此消极现象的客观存在,在第一次西征临行前的头一天晚上,李兆麟把战士们集中在一片空地上开起了篝火晚会。晚会上,李兆麟亲自上阵,演出了一个自己精心准备的独幕话剧。话剧的大意是,部队里有一个叫王勤的战士,不愿西征,闹情绪,并想出种种办法试图不参加西征。比如,假装肚子疼。但随着人物剧情的发展,王勤最终解决了思想问题。
 
      剧情是反映现实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重要的是表演者的角色刻画很到位,其中的剧情发展也很符合人物心理,解决方法也很温暖、平和。尤其李兆麟扮演的王勤,形象滑稽,引得大家阵阵欢笑和掌声。最后,随着剧中人物思想问题的解决,现实中对西征不满的战士,心里疙瘩也慢慢解开了。
 
      西征的路途是很艰苦的。10月的小兴安岭,山里早已经下过了几场大雪,但由于缺少衣物,同志们还是单衣单裤,最多也是夹袄夹裤,冷得要命。同时,因为小兴安岭是一个原始森林,尤其大雪封山之时,真正是野兽出没、人迹罕至,有生命的动植物都进人了冬眠和衰竭状态。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穿越几百里,对于缺吃少穿的抗联战士们来说,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
 
      所以,极度的艰苦使得战士中不断有思想动摇和情绪波动的现象出现。而对于这种思想动摇来说,作为指挥员的李兆麟是非常敏锐地感觉到的,而且他也深知,对于部队来说,士气的低落,是比缺少粮食、衣物等更具威胁的敌人。所以,他不断用话语去鼓励战士们“拿出在战场上消灭日本鬼子的劲头来与自然界抗争”,“坚持到底,度过这黎明前的黑暗”,还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用自己的行动来激励战士战胜困难。夜晚宿营,气温一般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行走一天的战士此时疲惫到极点。一到宿营地,往往顾不了许多,瘫坐雪地,而很多同志就是这样坐下后再也站不起来了。对此,李兆麟高度警惕,每次休息,总是一个个关照战士们,坚决不让他们坐在地上。都是一样疲惫,但他却到处跑着为战士捡树枝、点篝火……
 
      西征部队正是有了李兆麟这样的领导者和贴心人,才得以在梦魇一般的半个多月中坚持着走出了小兴安岭密林,到达了西征目的地——八道林子,从而保全了北满抗联部队的主力,奠定了在黑嫩平原进行抗战的基础。
和龙市图书馆©2022 吉ICP备17003750号-1